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如何看明白 diff

它用来比较两个文本文件的差异,是代码版本管理的基石之一。你在命令行下,输入:

$ diff <变动前的文件> < 变动后的文件 >

diff 的三种格式

由于历史原因,diff 有三种格式:

正常格式(normal diff)
上下文格式(context diff)
合并格式(unified diff)

接下来请看具体示例。

示例文件

为了便于讲解,先新建两个示例文件。
第一个文件叫做 f1,内容是每行一个 a,一共 7 行。

  a
  a
  a
  a
  a
  a
  a

第二个文件叫做 f2,修改 f1 而成,第 4 行变成 b,其他不变。

  a
  a
  a
  b
  a
  a
  a

正常格式的 diff

现在对 f1 和 f2 进行比较:

$ diff f1 f2

这时,diff 就会显示正常格式的结果:

  4c4
  < a
  ---
  > b
  >

第一行是一个提示,用来说明变动位置。
4c4
它分成三个部分:前面的”4”,表示 f1 的第 4 行有变化;中间的”c” 表示变动的模式是内容改变(change),其他模式还有” 增加”(a,代表 addition)和” 删除”(d,代表 deletion);后面的”4”,表示变动后变成 f2 的第 4 行。
第二行分成两个部分。
< a
前面的小于号,表示要从 f1 当中去除该行(也就是第 4 行),后面的”a” 表示该行的内容。
第三行用来分割 f1 和 f2。
---
第四行,类似于第二行。
\> b
前面的大于号表示 f2 增加了该行,后面的”b” 表示该行的内容。
最早的 Unix(即 AT&T 版本的 Unix),使用的就是这种格式的 diff。

上下文格式的 diff

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,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推出 BSD 版本的 Unix 时,觉得 diff 的显示结果太简单,最好加入上下文,便于了解发生的变动。因此,推出了上下文格式的 diff。

它的使用方法是加入 c 参数(代表 context)。

$ diff -c f1 f2

显示结果如下:

  *** f1    2012-08-29 16:45:41.000000000 +0800
  --- f2    2012-08-29 16:45:51.000000000 +0800
  ***************
  *** 1,7 ****
   a
   a
   a
  !a
   a
   a
   a
  --- 1,7 ----
   a
   a
   a
  !b
   a
   a
   a

这个结果分成四个部分。
第一部分的两行,显示两个文件的基本情况:文件名和时间信息。

  *** f1    2012-08-29 16:45:41.000000000 +0800
  --- f2    2012-08-29 16:45:51.000000000 +0800

“***” 表示变动前的文件,”—“表示变动后的文件。
第二部分是 15 个星号,将文件的基本情况与变动内容分割开。

  ***************

第三部分显示变动前的文件,即 f1。

  *** 1,7 ****
   a
   a
   a
  !a
   a
   a
   a

这时不仅显示发生变化的第 4 行,还显示第 4 行的前面三行和后面三行,因此一共显示 7 行。所以,前面的*** 1,7 ****就表示,从第 1 行开始连续 7 行。
另外,文件内容的每一行最前面,还有一个标记位。如果为空,表示该行无变化;如果是感叹号(!),表示该行有改动;如果是减号(-),表示该行被删除;如果是加号(+),表示该行为新增。
第四部分显示变动后的文件,即 f2。

  --- 1,7 ----
   a
   a
   a
  !b
   a
   a
   a

除了变动行(第 4 行)以外,也是上下文各显示三行,总共显示 7 行。

合并格式的 diff

如果两个文件相似度很高,那么上下文格式的 diff,将显示大量重复的内容,很浪费空间。1990 年,GNU diff 率先推出了” 合并格式” 的 diff,将 f1 和 f2 的上下文合并在一起显示。

它的使用方法是加入 u 参数(代表 unified)。

$ diff -u f1 f2

显示结果如下:

  --- f1    2012-08-29 16:45:41.000000000 +0800
  +++ f2    2012-08-29 16:45:51.000000000 +0800
  @@ -1,7 +1,7 @@
   a
   a
   a
  -a
  +b
   a
   a
   a

它的第一部分,也是文件的基本信息。

  --- f1    2012-08-29 16:45:41.000000000 +0800
  +++ f2    2012-08-29 16:45:51.000000000 +0800

“—“表示变动前的文件,”+++” 表示变动后的文件。
第二部分,变动的位置用两个 @作为起首和结束。
@@ -1,7 +1,7 @@
前面的”-1,7” 分成三个部分:减号表示第一个文件(即 f1),”1” 表示第 1 行,”7” 表示连续 7 行。合在一起,就表示下面是第一个文件从第 1 行开始的连续 7 行。同样的,”+1,7” 表示变动后,成为第二个文件从第 1 行开始的连续 7 行。
第三部分是变动的具体内容。

   a
   a
   a
  -a
  +b
   a
   a
   a

除了有变动的那些行以外,也是上下文各显示 3 行。它将两个文件的上下文,合并显示在一起,所以叫做” 合并格式”。每一行最前面的标志位,空表示无变动,减号表示第一个文件删除的行,加号表示第二个文件新增的行。

git 格式的 diff

版本管理系统 git,使用的是合并格式 diff 的变体。

$ git diff

显示结果如下:

  diff --git a/f1 b/f1
  index 6f8a38c..449b072 100644
  --- a/f1
  +++ b/f1
  @@ -1,7 +1,7 @@
   a
   a
   a
  -a
  +b
   a
   a
   a

第一行表示结果为 git 格式的 diff。
diff --git a/f1 b/f1

进行比较的是,a 版本的 f1(即变动前)和 b 版本的 f1(即变动后)。
第二行表示两个版本的 git 哈希值(index 区域的 6f8a38c 对象,与工作目录区域的 449b072 对象进行比较),最后的六位数字是对象的模式(普通文件,644 权限)。
index 6f8a38c..449b072 100644
第三行表示进行比较的两个文件。

  --- a/f1
  +++ b/f1

“—“表示变动前的版本,”+++” 表示变动后的版本。
后面的行都与官方的合并格式 diff 相同。

  @@ -1,7 +1,7 @@
   a
   a
   a
  -a
  +b
   a
   a
   a

   注:本文转自blog.ynxiu.com/2016/how-to-read-diff.html

Be First to Comment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